时间:2023-4-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柴荣称帝前默默无闻,称帝后惊为天人。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柴荣年轻时都经历了什么?这些经历与他后来的厚积薄发、一鸣惊人是否有重要关系?

我相信,一个人的成功绝非偶然,少年时代经历的那些挫折失败,每一步都算数!

一、柴荣到底有多强

柴荣是五代后周第二位皇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为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实现中原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他“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论至今仍振聋发聩。

可天妒英才,上天只给了他39年生命,以及不到6年的帝王之治。

但就在这短短的六年里,他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在城市建设、农业、税收、科举、军队、限佛、民生等方方面面都做出了突出成就,一代明君当之无愧。

分别编撰《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和《资治通鉴》的薛居正、欧阳修、司马光,三大史学泰斗都给出了极高乃至溢美的评价。

如果说赵匡胤走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话,那么,这个巨人就是柴荣。

那么,为什么如此优秀的帝王,在称帝之前名不经传?史书中只言片语,野史中也甚少编排,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等等都有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演义,但柴荣没有,或者极少。

这不合理。

本文要做的就是从史书的蛛丝马迹中,挖掘柴荣年轻时的经历,再加上一些合理的想象,最终还原他究竟如何成长为一代雄主的。

二、严酷的生存环境

地理环境与一个民族、一个人的性格有莫大关系,这早有定论,不再赘述。

先看柴荣的出生地:邢州。在今邯郸和石家庄之间,距离邯郸较近,是名副其实的燕赵之地。

《汉书》:(燕赵)地薄人众,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隋书》中也说,(邢州)人性多敦厚,务在农桑,好尚儒学,伤于迟重。

总的来说民风淳朴,气勇尚义。

综合新旧五代史,柴荣性谨慎厚重,骨骼清奇,气质出众,擅长骑射,典型的燕赵慷慨悲歌之士。

邢州英雄辈出,一代战神李存孝(李克用义子、十三太保之首)、郭威、孟方立、史弘肇、王景崇、李周等,皆五代猛人。

还有名相魏徵、宋璟。更有人说,李世民也是邢州人。

唐朝邢州地图

同时,邢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唐朝时,魏博乃最著名也最令朝廷头疼的藩镇,魏博牙兵嚣张跋扈,控制节度使任免二百年,史称“长安天子,魏博牙兵”。

到了五代时期,魏博牙兵衰弱(更名为天雄军),但处于魏博之地的邢州依旧战乱频仍,城头变化大王旗,兵匪横行,民不聊生,范延光、杜重威等节度使,皆贪婪好杀,重敛其民,户口凋敝,一片焦土。

严酷的生存环境,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柴荣刚烈好杀、不善宽容的性格,也练就了他坚韧不拔、无惧生死的胆魄。

在这种环境下活下来,并且活得很好的人,起码有一颗大心脏,所谓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可拜上将军。

或许,临危不乱和冒险精神正是此时融入了柴荣的血液,让他在屡次面临险境时,淡定从容之际又往往孤注一掷,如高平之战,满满赌徒的风格。

刀口舔血、命如草芥,也催生了他结束乱世、拯救苍生的理想。

三、从单亲家庭到和谐家庭

郭威与柴氏

有人说,柴荣祖上乃武则天时代的柴绍,也就是太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也是她的初恋、一生所爱,证据是:婚后七年,太平为他生了四个孩子;当从武则天灵柩从洛阳运往长安时,太平将柴绍的墓一道迁往了长安。

正史无记载,不取。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柴荣出自大家族。不然,他的姑姑不会被选入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后宫。

可后来姑姑被庄宗遣散了,又说明柴氏在宫中地位不高,且没有生子,那么又意味着,柴氏入宫时级别较低。

这反过来印证了柴家家道中落。

家道中落的原因除了邢州常年战乱外,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柴家有个败家爹。

柴荣生父叫柴守礼。

史书中找不到柴荣生母的任何记述,而柴荣很早就任姑姑为母,可见,柴荣生母早亡,所以,他出自单亲家庭。

史书中对柴守礼倒是浓墨重彩:以太子太保致仕后,柴守礼与王浦、王彦超、韩令坤等高官的老爹们组成了纨绔老人组合,花天酒地,恣意妄为,退休生活过得多姿多彩,洛阳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人称“十阿父”。

而且,柴守礼不守礼不守法,杀了人。

柴荣一概不问,做皇帝后,再也没见过柴守礼,且以“元舅”礼之,就是不叫父亲,叫舅舅。

这一招够狠,战略上藐视,战术上无视。柴守礼被深深打败。

这说明,柴荣与生父关系不睦。

柴荣的童年是在姑姑家度过的,后来直接过继为子,说明他不喜欢柴守礼那个单亲家庭。不喜欢的原因大概有三:贫穷;缺爱;老爹不着调。

相反,姑姑的家庭条件不错,为什么呢?

当年,柴氏嫁给郭威叫下嫁,她做过皇帝嫔妃,有见识有文化,而且出宫后带出来不少金银财帛。

郭威四处结交英雄豪杰,钱从哪里来?都是姑姑的嫁妆。

在郭威家,柴荣备受宠爱不说,还有吃有喝,又能听姑姑讲朝堂斗争、后宫秘闻,甚至可以读书。正史中说他读了很多史书,大概就是在郭家完成的。

问题是,郭威生性豪爽,酷爱赌博,又常常与一帮狐朋狗友喝酒吃肉(水浒传鲁智深原型),花钱如流水,很快就“家道沦落”。

小两口一合计,这不是长久之计,便将家里的吃穿用度及经营之事交给少年柴荣打理。柴荣“悉心经度”,致郭家“资用获济”。

郭威便正式收其为养子。

郭威

五代盛行收养义子,朱温、李克用、李存勖等帝王都有不少义子。

柴荣在原生家庭受的伤在这里得到了治愈,他是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且善于学以致用。

从生父这个反面典型的身上,他吸取了教训,懂得要经营持家;治大国如烹小鲜,先扫一屋,再扫天下。

在郭威身上,他学会了如何带兵打仗,如何笼络人心,以及驭人之术。

从姑姑那里,他学到的可能更多,比如帝王心术,历史兴衰成败规律等。

姑姑是一个识大体、有主见、性情温和而又有文化的奇女子,在她的悉心教导下,柴荣自然突飞猛进,也修复了内心的创伤,使他的人格更完整、更完善。

总之,郭威和柴氏如一盏明灯,温暖了他的内心,也照亮了他的前程。

四、经商游历奠定了他的统御思想

大概是因为郭威挥金如土,散尽家财用于招揽人才或者打通关系,家里钱不够用,为了搞钱,柴荣跟着邺都一个叫颉跌氏的大商人经商,即到“江陵贩卖茶货”。

这段经历在他早期的磨砺和积累阶段,尤为重要。

第一,深刻体会到了民间疾苦。

五代时期,几乎没有一天不打仗的,民生凋敝、水深火热,暂不赘述。笔者要说的是,柴荣为什么到小割据政权荆南的江陵贩茶?

为什么不是南唐和后蜀?这两个国家茶叶产量最大、质量最高、名茶最多!

因为税收!

茶叶税是当时各国最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南唐和后蜀尤为依赖,南唐用于军资,后蜀用于奢靡,都把茶叶专卖当成了摇钱树。

后蜀政府完全垄断茶叶买卖,严禁私贩;南唐则控制80%以上的茶叶买卖,剩下的20%可以私贩,但强征20%的税收,再加上各地官府的盘剥,利润空间已经微乎其微。

荆南和楚国疆域图

《旧五代史》不知从哪里补充了一段野史,说颉跌氏曾对柴荣表露心迹,大意是:俺经商三十年,还是觉得京城税官最爽,一天白嫖到的税银,比商人辛苦好几个月赚的还多,实名羡慕啊,你将来要是当皇帝了,就封我做税官吧。

这说明,茶叶税非常高,茶商太难了。

而楚、荆南、吴越、闽等国茶叶产量远没有南唐和后蜀那么高,但鼓励民间茶叶贸易,政府税收也相对较低。尤其是荆南,国小地狭,是南北贸易的咽喉之地,荆南高季兴父子也大力鼓励茶叶生产和贸易。

当时,有两条重要贸易线,西线的陆路和东线的水路,西路以江陵为中转枢纽。东线则为扬州。但由于南唐不允许商人过境往中原,吴越、闽国便只能泛海北上,成本加大,且倾覆风险高。

于是,江陵就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茶叶集散地,也是最繁华的民间贸易枢纽。

这就是柴荣在江陵经商的原因。

尽管如此,各地割据政权纷纷设置场院收税,处处盘剥,柴荣在其中定然受过不少委屈,依他刚烈的性格,也是憋了一肚子气。

这且不说,常年混迹底层,深深体会到了民生疾苦,更是对割据政权影响社会发展痛心疾首,是时候救民于水火、一统天下了!

柴荣当政后,很多改革政策都是社会民生方面,而且措施得当,与他这段经历密不可分。

第二,深刻认识到了水运的重要。

江陵连通长江和汉水,水运发达,勾通南北东西,高季兴父子也凭借强大的水军和四处制衡的伎俩,在强者如林、虎狼环伺的乱世中存活了40年。

可以想象,柴荣常年出门在外,必然不会只呆在江陵。作为大商人的助手,有些事情必然要亲力亲为,比如四处实地考察,与茶商谈判等。

因此,即便与南唐、吴越、闽国较少贸易,也往来颇多。

毕竟,这两地的茶叶品质是最好的,南唐京挺、阳羡,建州北苑皆是贡茶中的极品。

这些地方,水运四通八达,造船业也很发达,将水运利用到了极致,这是北方政权所欠缺的。

柴荣对此深有体会,所以,践祚后非常重视水运,做过两件大事:一是疏通汴梁的汴河、五丈河、蔡河,通漕运,连京杭大运河,使汴梁一跃成为最繁华、最重要的枢纽大城;柴荣改革军队后,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京畿一带驻扎着数十万禁军,而漕运便解决了京城的兵粮问题。

二是在北上攻取幽云十六州之前,柴荣早有谋划,命韩通疏浚了永济渠南起沧州北至乾宁军段,然后大军乘船北上,直到益津关实在无法行舟,才改为陆行。这无疑大大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

另外,在对南唐作战中,柴荣也未雨绸缪,建造大船,训练水军,所以在与南唐水军作战中并不落下风。

第三,深刻认识到淮南十四州的战略意义。

在往来南唐、吴越的过程中,柴荣必然对淮南有所涉猎,因为那里也是产茶大区。

同时,他站在南唐的角度或者从金陵这里看,淮南重要的军事地位不言而喻,如果夺取淮南十四州,南唐对北方政权便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威胁了。在这中间,柴荣可能以考察茶叶为名,跑遍了淮南,对淮南的地理、人口、风土人情乃至关隘设置都了然于胸。

所以,柴荣三次南征,锲而不舍,不惜一切代价,直到夺取了这片宝地,彻底消除了南唐北伐的隐患,稳定了大后方。他这才腾出手来,向北进取。

总之,出生地塑造了他的性格和胆魄,家庭培养了志向,提高了人生的格局,经商则增长了见识,磨砺了本领,做官后又锤炼了统御能力。

柴荣称帝前从未上过战场,却有更多时间读书悟道,修习黄老之术,他每时每刻都在学习,都在成长。

世界上就是有这样一种人,纸上谈兵,但就是战无不胜!

五、柴荣的缺点

有人说,一个人成功,需要三个人: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监督。柴荣亦是如此。

姑姑柴氏,乃高人指点。赵匡胤算作贵人相助,在他被王峻欺负得喘不过气、被撵到澶州时,是老赵追随而去,陪他聊人生谈理想。

枢密使兼宰相王峻是小人,处处与他作对,使其备受压制,好不容易争取到的领兵打仗的机会泡汤,导致第一次领兵作战推迟到了两年后的高平之战。

直到郭威作了枢密副使,柴荣才进入帝国权力中心,提拔为左监门卫大将军,负责宫禁安全,是皇帝心腹。

后来,郭威任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柴荣为牙兵指挥使,是节度使第一秘书和副官。

此后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柴荣的缺陷也很明显,过于刚急,脾气暴躁,缺少宽容,臣子犯了小错动辄处以极刑。

公元年,他在数月内连杀殿内供奉官孙延希、太常博士张某、南唐名臣孙晟、密州防御使侯希进、濠州刺史齐藏珍、左藏库使符令光等。

多是小过便杀,人皆冤之。杀人后,他往往会幡然悔悟,追悔莫及。

《旧五代史》引用一段野史,说柴荣做左监门卫大将军时,时常到京城周边县城暗访(说明他闲不住,喜欢游历),遇到一个县令,忙于赌博而对他不理不睬。

后柴荣做了皇帝,县令犯了小罪,借机杀之,被宰相王朴力谏阻止了。

可以看出,柴荣有点睚眦必报,眼里揉不得沙子。

进攻北汉,他急于求成;攻取南唐又操之过急,尤其是收复幽云十六州,更显急躁。

在位的五年六个月内,柴荣南征北战,大半时间都在马背上。他深感时间有限,要趁着壮年,完成天下一统的壮举,他立志像偶像李世民一样,成为千古一帝。

所以,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军事、经济、社会、民生等等各条线各种事务他都亲力亲为,殚精竭虑,日夜操劳,将帝国管理得井井有条,蒸蒸日上,堪称时间管理大师。

但这也耗费了他大量的心力和精血,最终在北征契丹的节节胜利之中,突然病倒,加之他暴躁而不顾一切的性格,很快病势加重,不久后便驾崩离世。

看过五代史的人,没有一个人不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扼腕叹息。

是啊,如果再给柴荣十年,幽云十六州多半会回归中原,南唐、吴越、南汉、北汉、后蜀也都会成为囊中之物。

也许,一个堪比汉唐的盛世再一次降临。

按照历史兴衰律,乱世之后,都会出现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如汉、唐,但柴荣过早离世,改变了这条规律,两宋虽繁华富庶,但离大一统还差得远。

最后,以《新五代史》中欧阳修对他的评价结束本文:……而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即位之明年,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及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

往期精彩文章:

破案了,赵匡胤暴毙迷案有个明显漏洞

宋朝皇帝生育能力为啥不行

孤独的宋徽宗:生活不止诗意,还有远方的苟且

太平公主究竟多有钱?她与薛绍是不是真爱?

盛唐第一美人安乐公主究竟有多美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