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鲁桥,是济宁城南六十里处的一处千年名镇,今属微山县辖。鲁桥镇名字的由来,也是由造桥得来。古时,泗河从村中穿过,水流湍急,过往不便,绅民合议在泗河上修一座石桥,以此方便过往士民商贾。传说建桥时,待石桥合龙时,桥面最后一块石料却怎么摆放也不合适。此时恰有一位长者路过此地,坐下来敲打了一块石头,便悄无声息地走了。有人提议,把老者坐过的石块搬来试试,结果尺寸大小正合适,石桥遂成。石匠们恍然大悟,长者原来是鲁班“显灵”,指点工匠造桥。乡亲们为了表达对鲁班的感激之情,给石桥取名鲁桥,镇也因桥得名。

传说给古镇增添了很多趣味,但古石桥的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该桥现存镇驻地运河东岸,鲁桥一村南北大街南部,跨越泗河之上,乃单拱石桥,桥基完好,石条布满岁月的沧桑,显得沉稳庄重,只是建于哪个朝代已无从考证。鲁桥作为古镇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唐懿宗咸通十年(年),徐州人庞勋起义后,攻丰、沛,破鱼台,兖州节度使“留沧州卒四千人戌鲁桥”,一时衙署毕至,街衢纵横,鲁桥始建镇。在这里,还曾建有“一堂”(观音堂)、“两阁”(火神阁、文昌阁)、“六庙”(奶奶庙、玄帝庙、关帝庙、佛爷庙、三王庙、龙王庙),四季香客云集。鲁桥镇作为繁华兴盛的水运码头,已成为绿水环绕,芳草幽香,环境优美的名镇。当时就有八景之说,即:横跨运河东岸的“杰阁跨河”,池水深碧的“砚墨古池”,木桥三孔的“长桥卧波”,巍巍峨峨的“奎楼焕彩”,泗水尽头的“沙洲春泛”,飞金耀彩的“仲子古祠”,圣泉汩汩的“东山浮翠”和芦荷掩映的“西湖绕堤”。“八景”今尚存旧址碑记。

元代一个叫周权的士人因“游天京偶经此”,站在古镇的石桥之上,诗兴大发,写下了《过鲁桥》一诗:

泗水汩汩流青铜,鲁桥突兀横长虹。

惊波荡滴石斗怒,石门空洞如施弓。

风霜剥蚀势欲压,乱石齿齿填深洪。

南连淮楚九地厚,东导齐鲁群流通。

贾商贸迁百货阜,来幡去棹纷奔冲。

车轮彭鍧铎声急,马蹄蹴跃尘影红。

我游天京偶经此,一见淳俗真尧封。

扁舟胶涸守连日,欲去未去日冲冲。

嗟余行役浪自苦,飒飒吟鬓将秋蓬。

摩挲残碣讨遗迹,搔首蹢躅斜阳中。

衔杯一洗胃芥蒂,訇歌自送吴天鸿。

也是在元代,时任济宁州判李宗汉看到石桥破损,主持修复了此桥。运河的繁华兴盛,使古镇鲁桥受到了历代达官显贵及文人骚客的青睐,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故事,亦留下了他们对古镇名胜的赞美。清康熙四十四年(年)三月,鲁桥镇,走来了一位为迎接康熙大帝的文学名士,他,就是赋闲在家的曲阜孔子后裔----孔尚任。

康熙四十四年(年)二月,康熙大帝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五次南巡。这已经是他沿运河第5次过鲁桥。58岁的孔尚任已经在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的官职上被罢官5年之久,在康熙四十一年(年)55岁时,暮冬,由京返乡,居住在曲阜。二月南巡,直至三月,康熙大帝銮舆至鲁桥仲家浅界,他提前数日赶赴于此,为恭侯迎驾,再睹天颜,居住在运河岸边的仲氏世袭翰博府。他留恋于此处的山水相间,湖光波澜,游沙洲古寺,赏奎楼焕彩。在此写下了《乙酉三月迎銮济水下榻仲太史含可第斋留赠》诗一首:

卫公遗庙绕松杉,世胄门题太史衔。

西第留宾分夜榻,南楼临水阅春帆。

渔樵生计连村舍,子弟诗名入稿函。

每迓龙舟承顾问,绿杨阴里整朝衫。

时年十七岁的仲蕴锦尚有《奉和孔农部尚任枉驾里门留赠元韵》诗一首:

河干蒲柳愧筠杉,蓬户何当解辔衔。

一夕春风留皓月,三竿晓日促征帆。

江天雨露来金阙,淮海人文入玉函。

负笈南都终有愿,梅花嶺上醉青衫。

字里行间,流露着他们那生逢其时的洒脱。此时,君臣行过觐见大礼后,康熙大帝在鲁桥仲府中作了短暂的停留。

孔尚任(年----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城南小湖上村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其父孔贞璠是明代崇祯年间的举人,参加过反清的活动。

孔尚任以文学成就为著。成为秀才后,为衍圣公孔府续志修谱,受到称赏。创作了不朽剧作《桃花扇》传奇。在政治成就方面,当清朝皇帝康熙在曲阜祭孔时,被保举为康熙讲说经义,导游“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在清政府任职期间,恪尽职守,清廉正直,同情民生疾苦,关心江山社稷、国家兴亡,在治河、监铸等方面颇有政声。孔尚任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主要作品有:传奇剧《桃花扇》《小忽雷传奇》(与顾彩合作)、杂剧《大忽雷》等。世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昇并论,称为“南洪北孔”。是康熙时期文坛的代表人物。

孔尚任与鲁桥仲氏渊源颇深,他与仲秉贞、仲承述、仲蕴锦祖孙三代之所以相交器重。原因是康熙二十三年(年),康熙大帝在南巡北归途中,于十一月十六日驾幸曲阜,十七日祭孔,分献四配十哲。命衍圣公和仲秉贞父子及五氏五经博士入庙陪祀,康熙在诗礼堂命孔尚任、孔尚铉讲《易经》、《大学》各一部。时年22岁的仲承述与37岁的孔尚任相交,以至后期与仲承述之子仲蕴锦皆友好。仲承述,字显武,号鳞舟,别号陪尾山人。仲子六十三代主鬯孙。生于康熙二年(年),于康熙四十六年(年),由衍圣公孔毓圻咨题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卒于雍正六年(年),终年66岁。承述少聪敏,工诗赋,擅书法,以诗文显著齐鲁。其所书中堂、条幅,众字体兼长,洒脱透逸。被后世或拓于匾,或勒于石,成传世佳作。其啸傲山水,以诗自娱,同时人李子凝、孔尚任均有唱和。后著成《陪尾山人诗集》十二卷。

康熙于曲阜谒孔庙行祭礼的同时,游览孔林,孔尚任为之讲经导游,受到称赏。十二月初一日,接吏部官报,授为国子监博士。二十四年(年)正月,38岁的孔尚任进京,入国子监,为博士。二月,于国子监开坛讲。就在孔尚任赴京后的三个月,仲承述携其诗稿《鹤洲近草》(《陪尾山人诗集卷之一》)请序于孔尚任。孔尚任这样评价到:

余每谓诗之一道非有兼人之才识与夫兼人之气概不能作且不能学也。何者?诗尚骨力精神。若无骨力精神,即穷尽古今篇章,终属效颦学步,亦安能成诗哉!吾今见鳞舟诗而始信余言之非妄矣。葢鳞舟故先贤仲子裔也。仲子昔在圣门,赋兼人之质,学造升堂,而鳞舟世代相承,犹有先人遗风。余初交时,乃在甲子岁。皇上祀先圣,余谬充讲筵,而鳞舟亦在陪祀列。余乍见而深器之,已不敢以寻常少年目之矣。后鳞舟以特恩较艺辟雍,每一作出,輙为大司成翁铁庵先生所称赏,许其棘闱必售,欲收诸药笼待用。余时忝成均博士员,即凂余留之,而鳞舟坚以定省辞,余固知矫矫溟鸿不可以世味罗致也。旋聚首京邸,雅数晨夕,乃得尽读其桑梓之豪吟及往返京华之题咏,见其神清骨劲格老意真,长篇短章无一笔不带性灵,若非具兼人之才,抱兼人之气,何克有此乎?余益叹其笔峯之雄健渊源有自,非可为他人袭取也。况从此而精进不已,必有数倍于此者出,将纵横中原,独建旗鼓震天蟠地,吾又安能限其勇往之所至哉。康熙二十四年岁乙丑夏阙里孔尚任东塘谨序于都门官舍。

康熙五十七年(年)正月,71岁的孔尚任卒于曲阜。鲁桥仲蕴锦作《挽孔农部》曰:

百代祠宗起岸堂,典型去后鲁城荒。

浮香亭畔孤明月,洙水桥边老白杨。

梅嶺无人传锦绣,桃花有意鉴兴亡。

思君多少伤心泪,野草寒烟对夕阳。

(仲伟帅)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