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程少为治疗白癜风怎么样 http://m.39.net/pf/a_8498648.html

一、先秦时期的经济

早在30万年以前,沧州先民就开始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从沧县杜林、黄骅市后街、河间市戈楼、任丘市张作、青县大邵庄发掘的古人类遗址可知,沧州的原始人属东夷部落,他们主要以耕作和狩猎为主,并懂得用火、吃熟食。旧石器时代,先民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新石器时期,他们已驯养了狗、猪、鸡,并开始制造砖瓦,烧制陶器,建造房屋,凿井。随着劳动工具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人们的聚居规模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西周至春秋战国,沧州一带出现了大量人类聚落,建筑了城池,如:鄭、南皮、绕安等。

二、秦至清朝时期的经济

沧州经济开发较早,并且出现过一些繁荣时期和一些较为发达的经济门类。

秦汉时期,设渤海郡、河间国,划疆封侯,全境约15万户、多万人,经济繁荣可见一斑。这时期,沧州的主要经济支撑是农业,盐业在国家经济中亦占重要地位。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火不断,自然灾害连续发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经济遭到破坏,境内人口较以前大为减少,约11万户、42万人。建安九年(年),曹操为运军需,遏淇水入白沟,通清河,凿平虏、泉州二渠,形成了南运河的雏形。东魏于沧、瀛、幽、青四州傍海之地置灶煮盐,盐灶多达多个,岁合收盐约17万斛,大量课税用以维持国家财政。天统时期,乐城人刘仲思培植新的枣种——仲思枣(今名金丝小枣),经数年成功,沧州农业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

古代先民煮盐图

隋统一全国后,鼓励生产,鼓励增殖人口和流民返籍,精简地方行政建制,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黄河)、北通涿郡,客观上为境内青县、兴济、沧县、泊头、连镇等一批古代城镇的形成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唐朝薛大鼎修治无棣沟,疏通长芦、漳、衡三渠,用于排水灌溉和运输鱼盐等。短期内沧州人口增至16万户、79万人。时沧州、瀛州已成为重要城市。唐朝中期,沧州人口已发展到22万户、万人,农业、手工业、商业、盐业全面发展,城市经济繁荣,人称沧州为横海雄镇。朝廷在沧州征调大批军粮,瀛州的贡品主要有绢、无缝绵等。枣树种植进入盛期,诗人刘长卿用“行过大山看小山,房上地下红一片”描写沧州金丝小枣丰收的景象。铸造技术相当发达,铸于后周广顺三年(年)、重约40吨的沧州铁狮子是当时铸造业鼎盛的见证。

北宋前期及金代初年,这里虽战事频发,人口有所减少,但经济仍有发展。宋代,契丹人称这里为绫绢州,金代又于沧、瀛、献、清等州置仓储粮以输京师,说明这里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交通条件便利,城市经济繁荣。宋朝御路自开封经大名,至三关入辽地,瀛鄭二州最为冲要。运河之上千樯万艘,舳舻相接。宋熙宁年间,天下酒课10万贯以上的城市只有4个,沧州为其一。为管理盐业,金代设沧州盐使司。

元代,连年战争,水、旱、蝗灾频发,加之统治者实行残酷的掠夺,严重制约了沧州经济的发展。至元二年(年)统计,全境约4万户、9万人,较宋减少一半,较金减少90%,人民生活在极端困苦之中。为资国用,元朝十分重视盐业生产经营,设河间都转运司专管沧、清州的盐务,先后签发盐户户,有盐场12场,年产盐约30万引,至大元年(年)增至45万引,约1.83亿斤。沧州海盐销往河北、河南和塞北部分州县。

经过元末战争,特别是“靖难之役”的破坏,沧州人口锐减。明廷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自洪武四年至永乐十八年(~年)多次诏迁山西、山东、河南、滦州等地移民入境占地立庄,给钞置牛、种、农具,发展生产。疏浚河道,兴修水利。设长芦都转运盐使司,掌管利民、海丰等24盐场,制盐工艺实现了易煮为晒的重大改革,长芦盐区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盐区。洪武十七年(年)颁诏天下,教百姓多种桑枣,违者重罚。沧州水果种植规模初具。其中肃宁的桃,泊头的鸭梨,沧县、盐山和献县的金丝小枣最为突出。沿运河的桑园、连镇、泊头、沧州、兴济、青县均发展为重要的商业城镇,其商品营销范围除运河一线外,东南可达鲁北地区,西部至正定一带,食盐流通则达豫北晋东的广大地区,小枣、鸭梨、冬菜、猪鬃等,不仅广销国内,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一定地位。交河的铁器制造业已具相当规模。

古代先民晒盐图

明成祖建北京,沿运河及邻近各府州县均在运河两岸设窑烧砖,客观上促进了沧州砖瓦业的发展。《河间府志》载,明嘉靖初年,沧州南至安陵、北至青县,绵延二百余里,有官营砖瓦窑25座,占地亩。砖瓦业的兴盛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这时期兴建的沧州文庙、献县单桥、泰山行宫、清真北大寺,均以优美的造型、高超的技术、独特的风格,成为古今建筑之精品。

清朝中前期,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了减轻农民负担、募民垦种荒地等一系列恢复生产、缓和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措施。自康熙三十九年至光绪十一年(~年),清廷陆续在子牙河东西两岸高筑长堤,并开挖了捷地减河、兴济减河、马厂减河,疏浚治理了宣惠河。沧州农业、林果业、畜牧业全面发展,人口数量逐渐上升。到19世纪中期,全境人口已发展到41万户、万人。农业和人口的发展,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交河的铸造技术提高,生产规模扩大,影响更为深远,附近各省、府、州、县,远至东南亚地区,都有交河人从事的铸造企业。19世纪末,交河人在天津三条石开办了许多锅厂。东光有较大型棉籽榨油厂11家,资金15万银元。沧州先后创立4家草帽店,年产销草帽4万多顶。沧州城内出现了制鞋作坊和店铺十几家。青县、河间等地均建有首饰行,兴济建有毛鬃加工企业12家,泊头、交河生产的土布、线带、头绳等远销山东、北京等地。“商业繁荣为数百里所未有”,泊头运河东西两岸商号不下千余家,任丘鄭州庙会会期,“河淮以北,秦晋以东,各方商贾辇运珍异菽粟之属,入城为市,妙伎杂乐无不毕陈……幕帘遍野,声乐震天。每日搭盖蓬厂,尺寸之地非数千钱不能得”。

清朝后期,官僚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加重,加之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经济遭到一定程度地破坏。但由于受洋务运动的影响,沧州的交通通讯设施建设发展较快,近代工业开始起步。光绪二十五年(年)后,沧州陆续设立邮政局、电报局,建成了津浦铁路、沧州火车站。光绪三十一年,创办纺织工艺学堂。

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砖木结构的沧州邮政局平房

年的沧州火车站

三、民国时期的经济

民国前期,虽有军阀混战的破坏和影响,但随着全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和津浦铁路的运营,沧州经济特别是近代工业有了较快发展。民国元年(年),诞生了全国著名的火柴厂——泊头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占地12亩,初有公积金10万银元,职工多人,日产硫化磷火柴30件。民国28年,日产量达到件,年盈利36万银元。民国4年(年)兴建“益兴存”蛋厂(今桑园蛋厂),日加工鲜全蛋公斤。到民国14年,产品从鲜全蛋发展到干蛋黄、干蛋白、盐黄、粉黄、蜜黄、蛋白粉等,日产量0公斤。民国13年,沧县城建立富利育记面粉公司,年产面粉9袋。民国18年,沧县兴建昌明电灯公司。民国20年,泊头业主马寿椿、孙杏波筹集股金2万银元建立泊头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此间,沧州的纺织、印刷、铸造、酿酒、皮革、建材、榨油、制盐、日用轻工化工、服装鞋帽加工等也有一定的发展。成立了商会,开通了沧州至天津的长途电话通讯及天津经沧县至辛集的客货汽车运输。农业生产相对稳定,人口数量有所增加。到民国19年,全境总人口已近万人。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沧州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农产品产量大幅下降。民国29年(0年),粮食总产仅为万斤,油料总产不足9万斤,棉花4万多斤。全境人口只有万人,比年减少40万人。大多数民族工商业破产倒闭。民国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市境东部和西部建立了两个根据地。在同侵略者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恢复地方经济,并建立了一些军工和其他公营经济机构。通过实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特别是民国34年至民国36年人民民主政权逐步控制了沧州全境,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得到恢复。

(摘自《沧州市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